时间:2018-04-05 17:00 大 中 小
——2018年4月3日在静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静乐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静乐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紧紧围绕市委“1661”发展战略和“3659”脱贫攻坚策略,坚持“扬正气、树新风、创环境、促发展”的工作主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深入破解改革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稳增长保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7年,在全县税源减少、资源价款减收、“1830”停产、煤炭产能不稳的情况下,我们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监测和调度,不断适应全省经济调整期和统计口径重大变化的形势,通过千方百计稳增长,攻坚克难保运行,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4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9亿元,同比增长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08元,同比增长6.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45元,同比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亿元,同比下降58%。除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在全市中上游的发展区间。
(二)重精准补短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开工建设了两个移民小区,完成整自然村搬迁16个,涉及搬迁人口726户2072人;建成35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1座、村级光伏电站10座、户用光伏电站962户,使2562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强化“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持政策,为192个贫困村每村拨付扶持资金10万元,注入扶持资金300万元,发展缝纫村、电商村、传统手工加工村30个;大力实施林业生态脱贫“五个一批”工程,完成退耕还林3.62万亩、营造林16.1万亩,受益贫困群众达到11430人;整合各类财政资金6类42项2.3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3亿元;持续推进电商扶贫,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静乐生活”县域公共品牌创建,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暨电商扶贫工作现场会在静乐召开;着力补齐贫困乡村基础条件、公共服务短板,通过全县上下奋力攻坚,完成了70个村退出、11089人脱贫任务,脱贫年终考核名列全市前茅,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实现了脱贫攻坚战再胜。
(三)调结构促增收,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推进“33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种植藜麦3万亩、红辣椒1万亩、菊芋1万亩、道地中药材2000亩,特色种植面积占到总种植面积的13%;大力推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渗水地膜谷子1.5万亩。粮食产量连年增长,总产达到1.3亿斤,荣获“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发展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216个,养殖场区8个,规模养殖户达到2018户,大畜饲养量达到2.1万头,羊饲养量稳定在43万只;全县农机拥有量达到8000余台,发展农机合作社14个,积极开展了全省农机资产收益试点工作,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全省推广。我县农业产业园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杂粮(藜麦)现代农业产业园,藜麦被省政府确立为我县脱贫主导产业,规划到“十三五”末,藜麦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继藜麦、黑枸杞后,完成了燕麦、苦菜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抓项目打基础,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抓手。全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个,完成投资4.5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6个,完成投资12亿元;北控绿产光伏、万国工坊服装、衡达涌金物流园区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签约项目总投资达到150亿元。龙源、新疆晋商、合肥阳光3个风电项目集中落地,天安、金能、汾源煤业基础建设即将完成,华北油田煤层气项目勘探工作有序推进。随着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的陆续落地,将全面提高静乐发展质量,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一年一度的全市项目观摩评比中,受到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有望评为优秀等级。
(五)推改革激活力,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化房地产去库存面积3.4万平方米;加强政银企对接,全年信贷投放9.2亿元;取消、停征涉企收费8项,“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8项、行政职权事项36项。开展干部入企服务,加深企业改革,完成县发电厂、热力公司2个国企公司制改制。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得以理顺,“三化三制”改革有序实施。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深化景区“两权分离”体制改革,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到静乐旅游人数达到60万人次。贯彻落实国发42号文件,明确六大领域57条152项重点任务,转型综改系列政策正在逐步落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辐射效益逐步彰显,赴雄安、福建、南京等地开展招商18次,吸引外来客商组团考察20批次,静乐正成为企业投资的洼地、旅游出行的热土。
(六)强功能创品牌,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坚持以“五城联创”为抓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一举成功,成为2017年全市唯一、全省创建成功的两个县城之一。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在全市率先被省文明委推荐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成为全省8个提名县城之一。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县城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开工建设农村危房改造1796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3处,新建、维修村卫生室79个,开展了7个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全面深化农村“两治三改”和“八道四治四建”,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面落实河长制,全力打好大气、土壤和水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实效。
(七)惠民生增福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考二本以上达线310人,位居全市县级高中前列。完成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组建了静乐县医疗集团,在9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了中医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积极推行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贫困人口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家庭中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部发放到位。文旅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在静乐成立,静乐剪纸、道情、八音等进入北京恭王府参展、参演。对接京剧院、儿童艺术剧院、国家交响乐团开展慰问演出13场,极大丰富了群众文艺生活。举办了剪纸文化节、藜麦摄影节,不断提升了静乐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城镇新增就业163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776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省政府确定的“六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认真落实“4438”安全工作机制,乡村两级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安全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深入开展法治静乐、平安静乐建设,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八)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政府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了政府党组每周一集中学习法律法规制度,开展学习活动19次。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行为,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认真落实“13710”工作制度,建立起县乡两级互联互通电子督办平台,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1件、政协委员提案87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加强和改进政府投资项目、财政预算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9.6%。认真遵守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履行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团结协作、苦干实干,逆势而上、奋力赶超,在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努力催生希望,奋斗换来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政法干警和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向各级扶贫工作队、驻静单位、在静投资企业及所有关心支持静乐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对标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脱贫攻坚的挑战,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产不强、二产不大、三产传统单一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壮大经济总量、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仍然艰巨;重大项目落地少、见效慢,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形成,财政增收困难;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脱贫攻坚进入集中攻坚期,村容村貌差、扶贫产业弱、生产条件差等问题依然突出;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转型能力不足,执行落实不力,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仍然存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脱贫奔小康的决胜之年。根据县委常委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扬正气、树新风、创环境、促发展”工作主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深项目建设,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1%。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市下达任务。
这些指标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科学研判、反复斟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既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也为转型升级留足空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
(一)强化精准举措,确保脱贫攻坚战连胜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市委“3659”脱贫攻坚策略,按照县委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确保年内78个贫困村退出、17535人实现脱贫。
全力抓好易地搬迁。以整村搬迁为重点,按照市委“3673”行动计划和“3433”保障措施要求,加快移民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三年工程两年完工”,完成易地搬迁1678户、4856人。对今年搬迁的29个村要精心谋划、及早实施,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等七个问题,人随房走、户随人走,整合各类资金,住新拆旧同步“双签”,坚决完成易地搬迁任务。
切实推进产业扶贫。坚持“一村一品一主体”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以藜麦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将藜麦纳入杂粮补贴范围和农业保险范畴,创建藜麦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内藜麦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积极适应市场趋势,发展渗水地膜杂粮种植2万亩、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4000亩、道地中药材种植4000亩、红辣椒种植2万亩。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好粮油”示范县创建,加快产后服务体系、粮油质检体系建设。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新增养羊1万只、牛1500头、驴1000头、猪5000头。开工建设村级光伏电站152个,发展户用光伏3000户。要继续扶持致富、电商、手工加工村等特色村建设,坚持产业到户到人,多方增加群众收入,确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
严格落实各项政策。落实学前教育补助、“两免一补”等教育扶贫9项政策,确保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发生辍学。落实低保、五保等10项兜底政策,贫困人口“双签约”实现全覆盖。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双签约”等健康扶贫11项政策,开展县乡村巡回医疗“大篷车”活动,通过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解决“支出型贫困”问题,确保重点人群的政策保障落实到位。
全面提高脱贫质量。高度重视脱贫质量和脱贫成效,对各项档案资料进行全面梳理、规范,线下、线上数据精准无误。加大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教育培训力度。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认真查找扶贫领域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抓好各级督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二)聚焦“三农”工作,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统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工作,是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总抓手。我们要按照“20字方针”的总要求,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在编制好全县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整体统筹、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乡村两级发展规划,要统筹考虑主导产业、乡村风貌、文化特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种元素。做强特色产业、谋划乡村旅游、完善生态布局,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蓝图、指明路径。
不断夯实基础设施。紧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缺项短板,新建未通畅建制村道路5公里,延伸自然村公路72公里,加快农村“四好公路”建设,解决“畅返不畅”的问题;改造14个乡镇卫生院,完成170个村卫生室达标建设;统筹使用整合资金和文化专项基础设施基金,补齐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短板;解决88个村、3万人饮水安全工程;完成10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完成22个村农网升级改造;对181个行政村实施宽带网络全覆盖,全方位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全面治理乡村环境。落实市委“三个600”乡村建设质量提升行动要求,投入资金4100万元,重点对156个贫困村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搞好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做好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治好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垛、畜禽乱跑,抓好改水、改厕、改厨、改炕、改圈、改气。加快建立全民参与、干群互动的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开展10个村特色建筑风貌整治,不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强化乡土人才培育。整合培训资金,加大对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民致富引领人才队伍培训力度,培养扶持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紧抓我县被列入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契机,以建设惠农服务中心为抓手,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纽带和桥梁作用。鼓励和支持在外务工致富人员返乡创业,积极引导各类返乡人员扎根农村、投身农业、创新创业。
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将文明县城创建工作逐步向乡村两级延伸,积极开展“静乐好人”“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群众。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组织农民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大力倡导“婚丧礼俗”新风尚,制定群众“看得懂、记得住、做得到、能管用”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崇德向善、文明守礼。
(三)加深项目攻坚,切实增强县域综合实力
坚持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作为扩投资、稳增长、强后劲的重大举措,超前谋划,全力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把握政策方向争取项目。抢抓全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紧盯全省投资7000亿元计划,结合我县煤铝资源,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谋划一批;结合生态环保,在环境治理、养老服务等方面争取一批;结合民生改善,在文教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落地一批。不断调整充实重点项目库,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更多项目列入规划。
坚持优化服务推进项目。按照全省“转型项目建设年”要求,全面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项目、机关干部驻企业制度,建立项目推进六项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签约、狠抓落地、督促开工、加快建设、主攻见效。突出抓好落地、建设3个以上重大转型项目,认真开展好“集中开工月”活动,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着力营造项目建设的良好环境。
强化招商引资落地项目。进一步优化《鼓励外来投资优惠办法》《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发挥好县招商服务中心职能,继续开展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要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开展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市场招商、商会招商。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争取引进投资额度大、创税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完善园区配套承载项目。全面完成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搞好开发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综合建设,推动资源、要素、政策、服务向园区集中。力争年内引进5个以上产业转型项目,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四)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振兴实体经济上,坚持扩大产业体量与提升产业质量并重,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不断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做强支柱产业。按照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新要求,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在抓好大远煤业、晋北煤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阳煤天安煤业、霍州汾源煤业竣工验收,加快金能煤业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全县生产矿达到4个,不断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要加大现有洗煤企业技改力度,积极发展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提升煤炭生产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
培育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推动能源供给多元化。重点推进龙源风电二期5万千瓦、新疆晋商9.9万千瓦、合肥阳光5万千瓦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紧抓全市建设70万吨镁铝合金项目机遇,加快全县铝土矿开发利用。加大与福建溪石实业有限公司对接,力争上马花岗岩陶瓷建材项目。积极支持华北油田对煤层气、择善1号煤田勘探开发,协调探矿、用地等服务工作,下大力气将其打造成我县能源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扶持壮大企业。强化成长型企业帮扶措施,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利用好省市县三级企业技改资金,支持和引导企业加深技术改造,做大产业总量,形成规模效应。要加大培育和帮扶力度,选择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开展动态监测、分类指导和精准帮扶,不断培育更多“小升规”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好“六最”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发展环境。加深“1+9”专项行动,做到项目报批无梗阻、项目建设无障碍、项目经营无干扰,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阻挠项目建设、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人和事,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努力营造重商、尊商、育商、聚商的投资环境。
(五)加快改革创新,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除瓶颈,用创新的理念增添动力,要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新旧动能转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扶持资金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依法关停产品低端、环保设施落后、无市场竞争力、亏损停产企业,把资源要素从无效供给中释放出来。不断规范房地产市场,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项目,加快房地产业良性发展。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城乡基础设施、脱贫项目等投放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提标政策,有效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减负,增强企业竞争力。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充分挖掘农村土地、林木房产及农户自有资金等资源资产,通过折股量化、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农村资源,切实让农民富起来。扎实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抓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健全交易规则,拓宽服务功能,提高土地流转率。积极推进宅基地改革,将闲置凋敝宅基地整治盘活利用与占补平衡指标易地交易、整村搬迁、生态退耕、危房改造等惠农政策叠加,完善宅基地退出、补偿、安置、收益分配等配套政策,确保闲置低效宅基地得到有效盘活。
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抓住政策“窗口期”,完成5户商业企业改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并联审批和联合审批运行机制,努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金融改革,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抓好县农信社改制工作,力争引进建设银行,提高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深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做好医养结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中医药综改试验区建设;统筹抓好城市执法体制、统计管理体制、供销社等领域改革,不断在改革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改革中寻找发展动力。
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完善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个人创业就业等优惠政策,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保护企业家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干部干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的浓厚氛围。加强山西省农科院与我县的“院县合作”,引进高端人才,培育乡土人才,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文旅部、山西大学等单位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培养质量,促进更多人群就业。
(六)突出建管并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县城
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不断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丰富发展业态,努力建设美丽家园。
加强基础建设。以县城总体规划为统领,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充分利用好棚改政策,实施509户棚户区改造项目,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健全完善路网结构,积极争取太原西二环北延项目,与忻保高速贯通,构建县境高速网络。加大对接力度,争取启动太佳连接线和忻黑线改线项目。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抓好环境气候舒适度、负氧离子水平、环境空气质量、旅游配套等指标建设。加快天然气输气站点和城网建设,扩大“煤改气”覆盖面,不断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努力打造功能完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健康宜居的环境。
加强城市管理。不断规范县城卫生、市场、交通等管理,强化城市色调、街道立面、建筑形态等方面的引导管控,规范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管理。以“智慧城市”创建为抓手,依托广电网络双向改造工程,加快智慧商务信息、智慧民生服务、智慧旅游服务等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管理的法治化、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以开展国家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为抓手,切实抓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着力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
提升县城品味。围绕“现代山水田园城市”总体定位,以“五城联创”工作为抓手,继续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持续开展园林绿化工作,推进东西碾河水景公园延伸,不断完善公共绿地。加快县城文化娱乐、商业网点、旅游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县城的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宜居、形象更加美丽。
(七)推进综合治理,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绿色、循环、低碳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天蓝、山青、水净是我们的最大资源。我们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全面开展国土绿化,加快实施好林业“五大”工程,在庆鲁沟流域、王端庄延伸区、太佳高速沿线、忻保高速沿线、48个整村搬迁等重点区域,统筹推进沙棘提质增效林4万亩、浅山丘陵区特色经济林4.8万亩、抚育工程8000亩、封山育林7000亩、人工造林2万亩。细化河长制工作方案,坚持定期巡河制度,压实各级河长责任。推进汾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启动杜家沟调蓄水库项目,切实恢复河道生态功能,争取让汾河早日“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抓好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原煤禁煤区、禁燃区划定工作,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坚决取缔不符合标准的燃煤锅炉,继续扩大县城集中供热面积。着力开展清水行动,全县水体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达到100%、无劣Ⅴ类水体。完成27个村环境连片整治。积极开展草畜一体化和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新建和完善规范10个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完成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提高环境监管水平。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移动执法平台作用,用好、用活污染物在线监控手段,落实好企业污染源信息填报制度,实时掌握企业排污动态,切实提高监管水平。要持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重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全面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形成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和环境执法的震慑力。要做好中央、省市环保督察组移交问题“回头看”工作,自查自纠,举一反三,完善机制,扩大成效,确保整改问题不反弹。
(八)结合地域特色,精心打造文旅支柱产业
旅游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要按照全省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要求,真正把旅游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旅游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
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完成《静乐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积极融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继续推进天柱山4A级景区、岑山3A级景区、风神山国家级生态公园、汾河川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加快龙湖栖贤谷景区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悬钟景区漂流项目,逐步开发“静乐八景”,加快景区改造、提升、完善,优化产品线路设计,着力打造汾河文化旅游带、乡村旅游示范带、森林康养旅游带、健康养老宜居带。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抓好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启动3个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农业观光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打造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汾河水产、庭院经济,吸引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垂钓采摘、休闲观光、体验农村生活。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美丽乡村、旅游景区为支撑,集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景区旅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格局。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要把握好“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统一规范全县旅游标识标牌,在县境内门户区、岔路口、交通节点等地设置全景图、导览图、文化展览区,配套停车场和旅游厕所等,建设县城游客集散中心,兴建一批民宿和农家乐,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景区管委会、旅游中心管理,进一步理顺体系,明确职责,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要加强与旅行社对接,规划旅游线路,创新旅游产品,开拓客源市场,打响旅游品牌。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依托非遗文化工作站的建立,将剪纸、刺绣、面塑等为主的非遗文化产品,通过创意转化、市场运作, 真正把文化产品变为文化产业。加快推进特色旅游文化商品街、年节文化村、文化创意园等旅游项目建设,突出手工作坊、农耕场所、黄土风情等本土特色文化,推出汾河畔篝火晚会、土豆宴、小杂粮宴等特色餐饮,打造滑雪滑冰、垂钓采摘、徒步骑行、涉水漂流等户外运动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南方人、文化人、摄影人、老年人、全家人到静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
(九)坚持民生优先,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紧盯民生“指南针”、瞄准民心“晴雨表”,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优先发展教育。围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验收这一重点,加快进度,细化任务,因校施策,攻坚克难,确保通过省级验收和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继续开展“教育振兴年”活动,启动创办扶贫小学、初中各1所,扎实做好消除大班额工作。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杜绝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现象,力争在学前教育规范、小学办学特色、初中教学质量、高中办学模式、职中专业设置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促进充分就业。加快建设人人持证的技能社会,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继续做好就业困难大学生、“4050”、下岗失业、退役士兵等人员的政策落实工作。实施好劳务输出“员工制”管理制度,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努力实现贫困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稳定增收。发挥劳务品牌效应,加大“静乐致富”“静乐小杂粮面点师”培训力度,扩大劳务交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序流动,争取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提升健康水平。健全“三医联动”长效机制,推动医疗集团健康运行,巩固取消药品加成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成果,健全完善公立医院现代管理运行新机制。不断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快县中医院建设进度,先期在8所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20个村卫生室实施远程诊疗,不断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开展全民体育健身运动,恢复“元旦越野赛”,继续办好职工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等传统竞技体育,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健全社保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继续扩面提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纳入新制度运行;全面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健全工伤保险制度。落实好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和重度残疾人补贴,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之间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统筹衔接,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同时,要继续抓好省政府安排的“六件民生实事”:一是实施176名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二是对全部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三是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四是新建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个,五是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六是免费送戏下乡65场。
(十)防范化解风险,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按照“主动防范、系统应对、标本兼治、守住底线”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千方百计抓好事关全局安全稳定的各项工作。
突出抓好安全生产。不断完善“4438”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铁”要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治安防控、金融安全、网络安全、应急救援“六大体系”。推进安全生产领域58项改革,强化安全管理“四个清单”,推动企业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履行监管责任。重点抓好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地质灾害、消防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排查整治,强化基层安监机构和安监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巩固安全生产稳定向好局面。
加大重大风险隐患化解。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规范政府举债,积极化解存量债务。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监管联动,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非法金融广告、金融诈骗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行为。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扎实抓好质量安全、粮食安全,强化公共卫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领域风险防范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妥善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提高预警、应急和依法处置能力。突出农村基层依法治理,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平安静乐”创建活动,依法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转型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我们的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等事业,加强气象、地震、科普、经济普查、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推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为全县改革发展凝聚起社会各界的正能量和强大合力!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进入新时代,履行新使命。发展重任、人民重托对政府工作和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团结一致、履职尽责,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廉洁履职、依法行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坚持从严治政,始终做到廉洁履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章程》,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打造“制度铁笼”,拓展民生领域监督,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
二是坚持崇尚法治,始终做到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继续执行好政府党组集中学习法律法规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始终坚持县委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坚持不忘初心,始终做到勤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务服务均等化、规范化、高效化,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打造高效服务政府。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提升政府系统办事效能,全面深化、拓展、延伸“13710”信息化督办制度,强化目标管理考核,严格督查问效和行政问责,以高效服务推进工作落实。
四是坚持转变作风,始终做到求真务实。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细则,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坚持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好每项工作落实。全面落实鼓励担当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旗帜鲜明地为团结奋进者、拼搏创新者、苦干实干者撑腰,在全县营造真抓实干、担当有为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步入新时代,我们必须万众一心勇担当,加快脱贫摘帽;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众志成城敢作为,实现全面小康。重任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起步就要冲刺、开局就要决战的状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奋力续写新时代静乐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实现小康静乐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