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乡村e镇培育工作领导组关于印发《静乐县“静乐生活”乡村e镇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为加快推进静乐县乡村e镇培育工作,夯实电商产业基础,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制定《静乐县“静乐生活”乡村e镇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静乐乡村e镇培育工作领导组(借章)
2023年6月16日
静乐县“静乐生活”乡村e镇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进静乐县乡村e镇培育工作,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地方经济,夯实静乐县电商产业基础,依据根据《山西省商务厅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山西省培育乡村e镇工作实施方案》(晋商建〔2022〕58号)《关于发展乡村e镇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举措》(晋商建〔2022〕36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静乐县“静乐生活”乡村e镇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现状
一、静乐县基本情况
静乐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上游,东临忻州,南连娄烦,西接岢岚,北靠宁武,全县辖6镇6乡、22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为11.9万人,国土面积2058平方公里(308万亩)。境内无污染、原生态,盛产的传统优质特色小杂粮和引进的藜麦、玛咖、黑枸杞,均为天然健康佳品;县城周围“三山环抱、两水相绕”,2014年实施了“三城同创”,完成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被推荐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9年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二、农业种植结构
2020年,静乐县委、县政府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特”“优”产业指示精神,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累计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贫困户发展杂粮、马铃薯、中药材特惠补贴2400余万元,组织建设杂粮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400亩,油料高产创建6250亩,马铃薯原种扩繁600亩,开展藜麦病虫害绿色防控1万亩,带动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达到45.3万亩,其中:籽粒玉米3.5万亩,甜糯玉米2.3万亩,马铃薯8万亩,高粱4万亩,豆类6万亩,谷子4万亩,糜黍2.3万亩,莜麦3.8万亩,藜麦3万亩,油料5.6万亩,新增中药材1.3万亩(含菊花,全县中药材稳定留床面积达到3.8万亩),蔬菜、饲草等1.5万亩。藜麦、杂粮、甜糯玉米、道地中药材等特色种植比例达到64.5%。
三、藜麦产业介绍
藜麦作为静乐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静乐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特”“优”战略,巩固拓展“园区+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从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消费、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整合发展资源优势,推动藜麦全产业链开发,探索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县藜麦种植扩大到4.4万亩,亩产提升到300斤,产量可达6600吨,价格按4.5元/斤,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
2011年,藜麦在我县娑婆乡试种成功;2013年8月24日,静乐正式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藜麦之乡”称号,举办了首届“静乐藜麦节”;2013年9月9日,参加了玻利维亚在北京举办的藜麦巡回展活动,并进行了静乐藜麦产品展示;2013年11月16日,我县试种的温室藜麦菜送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国家实验室进行检测检验,从检测到的数据来看,其中:钙含量148mg/kg,可溶性膳食纤维0.91mg/100g,不溶性膳食纤维2.5mg/100g,最接近人体容易吸收1:3的黄金比例;2014年4月27日,由山西省忻静藜麦种植推广有限公司主办,忻州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和静乐县农机局技术支撑,静乐县娑婆乡政府协办的“2014年藜麦种植机械演示现场会”在中国藜麦之乡---静乐县娑婆乡举办;2015年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外经外事处多方努力,申请到了农业部2015年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基地设在山西省静乐县;2015年8月12日,由亿隆藜麦公司发起组织制定,在长春举办的藜麦产业高峰会议上国家粮标委以〔2015〕3号正式颁布藜麦米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标志着藜麦生产正式有了行业标准,可以申请QS认证,也可以在国内外正式上市销售;2016年9月,华青藜麦公司随神舟11号飞船进行了藜麦太空育种:2016年10月,忻静藜麦公司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成为我市首家上市的农产品企业;2017年8月,我县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5万亩藜麦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2018年,省农科院与我县正式建立藜麦产业发展院县合作战略机制,在我县建立藜麦种子纯化和繁育试验示范基地。
四、电商销售网络建设情况
2015年,静乐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对互联网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争取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成功引进阿里巴巴“千县万村”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建设行政村级服务站和设立“三员村”(代购、代办、代送)服务点共291个,行政村电商服务覆盖率达到了83.1%,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村级服务站点和“三员”服务点覆盖率达到共160个,贫困村电商覆盖率达90.9%;全县涌现出华青藜麦、亿隆藜麦、田园农业、忻静藜麦、巩村主任、一亩之田、农淘聚购、安华集团等一批电商企业。
五、产业链条延伸情况
近年来,杂粮食品养生保健功能凸显,成为提升产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了让我县杂粮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017年以来,我们依托“院县合作”机制,就杂粮种植、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同时,华青公司、忻静公司、衡达涌金、金浦发等规模较大农业企业也与省农科院、山西农大、天津农大、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其中:金浦发公司计划在我县成立院士工作站,与中科院实现长期合作,山西农大、省农科院依托我县特色藜麦产业为华青公司、忻静公司推出了藜麦酒、藜麦露露、藜麦无糖月饼、“藜舒康”系列冲饮粉等食品,华启顺公司新上了熟食莜面加工生产线,全县杂粮加工业逐步向精深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 面临瓶颈及发展机遇
一、面临瓶颈。一是主导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农产品品牌不响、主导产业技术集成及应用程度不高;现代农业企业分布比较零散,区域分布杂乱,缺少串成线、连成片的看点。二是全县电商尚未很好整合利用电商资源。虽然已有不少乡(镇)、村和企业、合作社都在分别利用各种电商平台,开展电商购销业务,但是,总体来看,还没有真正整合利用各种电商资源,形成全县统一的电商平台和窗口,以致于电商创新不足,资源利用效率和效能低下。三是全县电商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目前虽然已有初具规模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已有部分农家店承担了村级电商服务功能,但是,整体来看,全县尚未形成一体化的电商服务体系,不能做到全县一盘棋,服务一体化。
二、发展机遇。当前,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随之开启,“三农”发展进入“十四五”新时期。这一时期,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新阶段,是山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时期,静乐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一是政策环境相对有利。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新基建”改善农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更趋优良;二是农业结构相对有利。近年来全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发展,品牌优势逐步凸显,为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好的基础,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新型主体,将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有利于解决技术推广落后、规模经营不大、劳力资源不足、市场对接不畅、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三是市场空间相对有利。随着互联网应用在全球爆炸性地增长,电子商务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众多国家把电子商务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电子商务实现跨区域、跨经济体、全球化延伸,世界范围内的电子商务加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十三五”以来,我国电子商务应用更加深入、网络购物用户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加快进军电子商务,相关电子商务服务业快速跟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呈现普及化和常态化。中国网民规模超9亿人,其中网购用户超7亿人,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0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已跃居全球第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创新引领,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发展“静乐模式”,全面提高农民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的收益,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以乡村e镇为载体,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地向乡村e镇汇聚。
坚持融合发展。发展全产业链模式,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实现农业价值链不断提升。
坚持绿色引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培育绿色优质品牌。
坚持创新驱动。利用现代科技进步成果,改造提升乡村产业。创新机制和业态模式,增强乡村e镇产业发展活力。
坚持长期培育。注重特色产业后续长期培育,科学规划,持续用力、稳扎稳打,推动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静乐生活乡村e镇实现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经济高度融合,以藜麦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电商集群优势进一步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电商领域创业创新活跃,人才、技术、物流、金融等要素聚集,电商的“静乐模式”在全省发挥标杆示范效应。十四五期间总投资额1亿元以上,力争乡村e镇年产值1亿元以上,同比增长率高于忻州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年网络零售额实现2000万元,年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率不低于10%,建设期年新增市场主体数量10个,其中电商企业比例在60%以上,新增就业人数150人,年缴税额100万元以上。
第四节 战略布局
(一)空间布局
“静乐生活”乡村e镇以藜麦为主的特色产业为支持重点,引导集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业+文旅康养+现代服务”的乡村e镇,发展加工、流通、乡村旅游,开展品牌创建与营销,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和功能升级,推进上中下游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
“一核”:打造1个静乐生活特色小镇,包含静乐生活静养区、民俗体验区、农业创意体验园。
“两翼”:打造1个乡村e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包含电商产业培训孵化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和服务中心、打造个乡村e镇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二)四至范围(附图)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推动特色产业品牌化
以藜麦、燕麦、道地中药材为乡村e镇农业产业重点,以效益和质量为发展目标,以绿色生态、科技创新、结构优化、特色突出、配置高效为发展要求,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创建品牌,提高品牌效应,拓展品牌市场,加强农产品检测、溯源品控、品牌创建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体系建设基础工作。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精品农业、打造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着力延长产业链条,不断研创、规模开发和连锁营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加强品牌推介,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国内知名电商、实体企业对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静乐县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支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行智慧监管和服务,加强日常监管和联合执法,加大对入选企业制度建设、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标识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静乐生活区域公用品牌的公信力。
第二节 “外引内育”打造电商产业高地
(一)引导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向农村延伸,建立农产品进城、工业产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形成新型农村电商体系。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增强农村利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能力,拓宽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加大对电商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扶持政策。
(一)完善政策措施,加强配套服务,加大招商力度,通过改造、提升、新建等方式,聚合优势资源,将静乐县乡村e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打造成产业配套齐全,多功能、多业态、多层级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引导各类电子商务业态聚集。
(二)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效衔接,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金融支持乡村e镇的力度和广度,发挥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作用,培育一批电商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静乐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开展跨境电商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依托乡村e镇的产业优势和电子商务基础,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保障体系,打造1个以上特色鲜明的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和服务中心,鼓励有潜力、有意向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和创客入驻,构建一个基于静乐县本地产业和产品,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集聚中心、公共展示窗口、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孵化和人才实训基地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
第四节 打造静乐县电商品牌
积极培育“一县一品”,依托静乐生活区域公用品牌,完善区域品牌规划以及品牌规范,按照“统一形象、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推广、统一营销、统一监管”六统一的原则,组织筛选、整合符合标准的农特产品进行企业授牌,开设静乐品牌特产馆进行线上销售,着力提高静乐县特色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构建现代农产品品牌价值体系,推动农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带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与阿里、京东等平台合作,发展数字农业,推进产业集聚和培育,强化农产品品类、品牌建设和溯源管理。在网络销售环节加强宣传和推广,不断提高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围绕品牌故事、品牌传播、产品质量等核心内容,加强静乐生活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宣传营销工作。
第五节 培育乡村e镇新型商业带头人
整合我县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实施新型商业、农业经营带头人培训计划,发挥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人才服务等资源作用,开展品牌设计、市场营销、电商应用、农民技能创业等专业培训,促进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网络创业培训、游学培训。进一步完善新型商业带头人培育机制,促进新型商业带头人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带动农户发展壮大产业。
第六节 健全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依托静乐电子商务产业物流园设立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打造乡村e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打造集企业孵化、青年创业创客、电商展品O2O体验馆、网红孵化、物流仓储、特色产品展示、商业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乡村e镇电子商务从业主体提供电商赋能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电商发展战略辅导、平台对接、电商运营、营销推广、品牌建设、创业孵化、团队培育、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持续强化乡村e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地位,特别在农产品网上销售、网货品牌打造、电商人才培育孵化、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网销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经验模式推广运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统领全局和“主阵地”作用,拓展服务内容,提升辐射能力。二是加大服务力度。以政策为依托,支持未就业大学生、农村青年等群体利用互联网创业就业。
第七节 健全电商物流配送体系
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完善以县级配送中心(乡村e镇物流配送中心)、镇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为支撑的三级农村物流网格体系。以共同分拨配送为核心,以县内快递物流和贸易型电商企业为服务对象,打造集快递分拣、配送等基本功能和生产生活等辅助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快递集运中心。加强农村地区末端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小超市、村民服务中心、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等建设村级物流快递服务站点,完善“物流快递进村”寄递网,促进农村市场流通现代化,真正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八节 强化创新驱动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精神,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并以创新驱动,持续推动乡村e镇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在行业中具有较强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协同创新政策支持,包括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鼓励支持联合创新等。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推广应用新技术成果等创新能力。
第九节 打造农文旅康结合的“静乐生活”乡村e镇
围绕我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充分挖掘乡村e镇特色旅游资源,重点按照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要求,做深做细“农业+文旅康养+现代服务”,凝聚产业力量,打造静乐生活农文旅乡村e镇,包含静乐生活静养区、民俗体验区、农业创意体验园,实现生态农业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将“静乐生活”乡村e镇打造成为高能级产业集群和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乡村e镇多元功能融合和区域联动发展,构建有利于乡村e镇健康的发展模式、生态系统和体制机制,全力打造产业更特、创新更强、体制更优、形态更美、辐射更广的乡村e镇。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和协调规划,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建立定期的会议制度,由各部门负责成员参加,解决和决策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将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列入相关单位、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年度重大事项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第二节 加强督促检查
加大对乡村e镇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扶持乡村e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财政、税收、人才、电商、投融资、进出口等方面支持和鼓励乡村e镇发展。支持乡村e镇企业融资发展,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系,探索适应乡村e镇发展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责任保险等模式。
第三节 强化工作指导
邀请省级主管部门、相关领导前往项目实施地指导工作,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提出合理建议。邀请第三方机构在验收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针对项目建设、资料收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项目承办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我县在规定期限内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第四节 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乡村e镇相关法规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准确发布权威信息,通报工作进展,征询意见建议,总结推广发展乡村e镇工作典型经验和做法,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努力为乡村e镇特色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