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7-03-27 16:59       大    中    小     

  ——2017年3月25日在静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静乐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①重大思路和要求,紧紧围绕市委“1661”发展战略②和“3659”脱贫攻坚策略③,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
  督支持下,坚持“扬正气、树新风、创环境、促发展”工作主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企稳向好、进位争先的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主动适应新常态,经济总量稳步提升。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稳增长,攻坚克难保运行,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4亿元,同比增长8.6%,增幅全市排名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4亿元,同比增长9.9%,全市排名第五;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35.4%,全市排名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89亿元,同比增长6%,全市排名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亿元,同比增长9.6%,全市排名第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37元,同比增长7.1%,全市排名第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4元,同比增长7.7%,全市排名第二。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预期目标,各项约束性指标均完成年度任务。
  (二)精准发力拔穷根,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紧紧围绕市委“3659”脱贫攻坚策略和“9+9”脱贫攻坚计划,科学制定了全县“三年脱贫、两年赶超”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年行动计划和17个专项扶贫规划。杨家山扶贫移民小区开工建设,完成易地搬迁任务700人。扎实开展扶贫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1.4亿元,财政扶贫资金比2015年增加45%。发放各类贷款5653万元。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0个。开展农民工技能、就业、电商培训18期3500人次。选派县级扶贫工作队116个、第一书记247人。按照“4433”工作机制④,组建了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严格落实“双签”责任制,县、乡、村实施挂图作战,全年共退出贫困村49个、脱贫4930人,脱贫工作年度考核进入全市第一方阵,脱贫攻坚取得首战首胜。
  (三)培育特色促增收,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立足河川区、丘陵区、土石山区的地形特点,引进了安华新农、军创新美、山西国然三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藜麦、黑枸杞、红辣椒为主的三大特色富民产业,形成了三个区域、三大产业、三家龙头企业的“333”发展新模式。全年种植藜麦3万亩、黑枸杞3280亩、红辣椒1.3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16亿斤。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销售收入达到3.2亿元。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47个,发展规模养殖户230户,羊饲养量达42万只。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解决了9个村、2160人、460头大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174家。完成藜麦、黑枸杞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特色农业产业逐步走上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发展道路。
  (四)坚持不懈抓项目,重点工程成效显著。我们坚持产业第一、项目至上,“八位一体”推进项目,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和工业稳增长“双百”攻坚行动,累计新增储备项目92个,总投资1085亿元;完成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129.3亿元;落地项目62个,总投资64.8亿元。国电龙源15万千瓦、国电洁能5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引进和上马了万国工坊服装、安华新农产业、辣椒加工厂等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签约储备了黑枸杞种植基地、光伏发电、地板建材等夯基强县项目,积蓄了发展后劲,增添了发展活力。全市项目观摩荣获二等奖。
  (五)立足转型求突破,新兴产业逐步兴起。我们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将电子商务作为转型升级、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综合示范各项工作,2016年实现销售额7550万元。在全省18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考核中,静乐排名第一。开展“静乐生活”公共品牌建设,加快“三品一标”⑤认证,着力打造以藜麦、玛咖、黑枸杞等为主的农业特色品牌。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静乐县老年公寓项目主体完工,新建、改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8个。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启动了汾河川国家级湿地公园、岑山山地公园、风神山生态公园建设,申报创建国家特色藜麦小镇和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项目,全年来静乐观光旅游人数达到30万人次,荣获“2016年度中国品牌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称号。
  (六)夯实基础增品位,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巩固提升“三城同创”成果,积极推进智慧县城、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进入抽检授牌阶段。新建改造城市道路9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1万平方米。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936套,综合整治棚户区373户。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34户,改造乡村公路33.4公里,采煤沉陷区治理2个村,新建改建农村幼儿园2所,实施3个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静乐被列为全省生态扶贫重点县和“购买式”造林试点县,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51个,完成造林10万亩,提前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3.5万亩,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七)突出民生重保障,社会事业协调推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考二本以上达线256人,连续5年位居全市县级高中前列。招聘乡村医生167名,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7所、村级卫生室61个,启动了县中医院建设,急救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城乡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2246场,恢复开通了静乐县人民广播电台。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发放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与农村困难群众扶贫标准实现了“两线合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类强农惠农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均按期足额发放。全面落实“4438”工作机制,安全生产全年无事故,全县乡村两级安全监管全覆盖工作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认可,全市乡村两级安全监管全覆盖促进会在我县召开。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工作呈现出“三降、两无、一好转”态势,全县信访形势明显好转。
  (八)完善机制转作风,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聚焦反对“四风”,践行“三严三实”,发扬了攻坚克难的“三城同创”精神、凝聚了勇于担当的脱贫攻坚干劲,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62件、政协委员提案63件,办结率均达到100%。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建立“13710”工作制度⑥,加强政务大厅管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加强和改进政府投资项目、财政预算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勇气、真抓实干的作风,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政法干警和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向各级扶贫工作队、驻静单位、在静投资企业及所有关心支持静乐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实体经济仍面临不少困难,民间投资活力不强,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少;二是财政税源缺乏,各类民生事业、社会保障等资金需求日益增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三是农业基础建设、集体经济“破零”等一些问题还亟待研究和破解;四是安全监管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安全压力依然很大;五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敢担当、不愿负责、不善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们要正视这些矛盾和问题,精准发力,勇于破题,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克服和解决。
  二、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根据县党代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以及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坚决贯彻“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市委“1661”发展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扬正气、树新风,创环境、促发展”工作主线,着力推进脱贫攻坚,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激发有效需求,着力保障人民生活,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按市下达任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力争与上年持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
  主要约束性指标是:资源节约方面,万元GDP能耗、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元GDP用水量,按照市下达任务执行;环境保护方面,PM2.5浓度下降比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劣V类水体比例、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等8项约束性指标,严格完成市下达任务;民生改善方面,贫困人口脱贫人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按省市下达任务完成。
  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认真落实市委“3659”脱贫攻坚策略,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以“一村一品一主体”⑦、“五位一体”金融扶贫⑧为重点,分类施策,落实到户,不折不扣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扎实抓好产业扶贫。制定年度总体规划,构建“三区四带”产业格局。把河川区建成以大棚蔬菜、高效农业、庭院经济为主的休闲观光区;丘陵区建成以小杂粮、藜麦、黑枸杞、中药材为主的特色种植区;土石山区建成以山桃、山杏、沙棘种植,牛羊驴养殖为主的生态林牧区;宁白线、忻黑线、太佳高速、忻保高速沿线建成以规模种植、特色加工、传统作坊等为主的美丽乡村示范带。
  开展扶贫专项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八大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推进特色农业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认真落实好全省发展特色农业特惠补贴政策和支持忻州的五项政策,增加杂粮、薯类、中药材种植补助,制定畜牧养殖补贴政策,在稳定猪、鸡、牛、羊的同时,发展3000头规模养驴项目。抓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和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扎实推进北控集中式电站,积极争取村级光伏电站,实施好5300余户分布式发电,使光伏扶贫成为我县扶贫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稳步推进易地搬迁。加快实施2016年杨家山扶贫移民小区续建项目,不断完善幼儿园、学校、卫生室和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办理2017年风沟移民搬迁小区各项前提手续,力争4月初开工建设,确保两年移民小区建设任务10月底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1305人易地搬迁任务。
  积极实施金融扶贫。落实金融扶贫“五位一体”工作机制,认真编制扶贫资金整合规划,利用好农发行、国开行金融扶贫政策,扩大财政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扎实抓好资产收益试点工作,通过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入,真正实现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围绕“一村一品一主体”,创新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模式,畅通信贷渠道,扶持产业项目做大做强。
  深入开展精准培训。采取政府购买、订单培训、定岗培训、“互联网+培训”等模式,整合扶贫、农委、就业、电商等培训资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完成3000人的年度培训任务。实现由“体能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加大“静乐小杂粮面点师”培训力度,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二)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三农”工作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扩大特色农业“333”发展模式,重点发展藜麦、黑枸杞、红辣椒等特色种植。继续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推进全产业链开发。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开发功能性食品,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静乐生活”农产品品牌建设,举办土特产品推介会、农产品品牌发布会,不断提升市场开拓能力。
  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重点支持农业基础建设、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扎实开展小农水试点,完善汾北灌区、南干渠、西干渠的支渠配套设施,新增灌溉面积5000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5万亩。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造地工程,加大田间道路改造力度,提高丘陵地区农机作业水平。实施杂粮产业平田整地、果业提质增效、中药材崛起工程等项目,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20万亩。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按照“能人办协会、协会育人才、人才兴产业”的思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培育一批适应市场、懂管理、善经营的农村新型经纪人,搭建农民与市场的销售渠道和桥梁。支持并引导农民设立农村经纪合伙企业、农村经纪合作社、农村经纪公司等组织。建立帮扶联系制度,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农村经纪人利用商标、广告、合同等手段,打开农产品销路,进一步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三)振兴实体经济,切实增强县域综合实力
  实体经济是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承载。要坚持把壮大实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提升传统产业,强化招商引资,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重点抓好工业经济。瞄准全省设立的1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鼓励现有企业加快技改进度,力争汾源煤业、金能煤业建成投产;积极发展洗选煤项目,推动技术创新,不断引深原煤转化和深加工,提升煤炭生产效益;充分发挥铝矾土、煤层气等非煤资源优势,引进铝、建材、玻璃等新型产业,发展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上马煤层气开发项目,形成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型产业规模扩张、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
  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坚持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业为重、服务为本,深化“百名干部入企服务”和“各类项目受理大起底”活动,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采取一企一策一办法,逐户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稳定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优化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新上项目阻工干扰、雁过拨毛的顽症,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继续引深项目建设。坚持“八位一体”推进机制,认真落实政府推进、部门服务、企业实施的“三个主体责任”,围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板块,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安华新农产业示范园、衡达涌金物流园区二期2个省市重点项目,上马山西绿蔓冷链物流、北控京仪35兆瓦光伏发电、山地阳光沙棘种植加工等12个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卓达新型建材、18万吨片麻岩等17个转型综改项目取得新的突破。通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带动,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积极与四川通威、河北卓达等集团洽谈,探索多领域合作。加强与各类商会合作,鼓励和吸引更多的静乐籍能人志士返乡创业、投资兴业。准确把握国家“十三五”投资方向,抢抓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契机,充分做好项目论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力争一批示范带动强、社会效益好的项目落户静乐。
  (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要立足静乐资源、区位等优势,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电商产业。加大电商、微商人才培养,推进电子商务进零售、进社区,拓展网络消费范围。举办百家传媒“静乐行”和“静乐生活”品牌发布会,建立“静乐生活”品牌微信平台,完成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进一步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营造电商发展环境,培育乡村两级电商示范基地,力争年底建成马家沟、王端庄2个淘宝村。推动电商与扶贫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互联网+脱贫”的静乐电商新模式。
  积极培育养老产业。依托汾河川国家级湿地公园,在沿线规划布局4个养老中心,新建老年大学、老年公寓、养老社区。年内,静乐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规划建设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新模式,引入先进团队,不断衍生养老地产、养老医疗保健、养老陪老家政、养老投资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结合我县绿色食品、营养产品和中药材种植,把营养保健、休闲养生和养老产业有机结合,探索发展生态健康养老的新兴产业。
  打造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紧抓旅游发展的强劲势头,着力推进天柱山景区管理权、经营权“两权分离”体制改革。启动天柱山4A级景区、岑山3A级景区、风神山国家级生态公园建设,美化汾河川旅游走廊,在县城规划旅游一条街、食品一条街,不断发展休闲旅游。逐步完善“静乐八景”,推进龙家庄旅游综合开发和青年庄农业生态园项目,大力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园和旅游特色村,推行农家旅游、乡村旅游。通过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精选景点、串珠成链,形成静乐的精品旅游路线。规划建设汾河川文化产业园,紧抓文化部扶贫机遇,引进文化企业进驻,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站。通过创意转化、市场运作,真正把文化产品变为文化产业。
  (五)深化重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要紧紧围绕全省深化“供改”和“综改”的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通过改革不断激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取得新成效。一是坚决主动“去产能”。对一些落后产能、无效产能、不安全产能要坚决退出;充分运用技术创新、兼并重组等手段,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多措并举“去库存”。对现有的存量房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坚持分类调控,结合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移民搬迁,打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购房通道,激活房地产市场。三是加大力度“去杠杆”。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创新投融资方式,在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脱贫项目上集中投放,大幅提升存贷比,力争年内存贷比提高10个百分点。四是想方设法“降成本”。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减负,增强企业竞争力。五是精准发力“补短板”。把重点放在脱贫攻坚、现代农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金融信贷等薄弱环节上,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补齐短板,增加高效优质供给。
  加快推进开发区建设。按照全省每个县用5—10年时间,建成一个省级开发区要求,全面启动汾河川产业园区建设。瞄准“一区七园”总体布局,科学修编全县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推进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力争4月底前启动起步区建设。在产业布局上,要紧抓山西建设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基地的重大机遇,大力度引进企业,发展新型综合能源、绿色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产业。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组建担保公司,健全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大力推行PPP模式⑨,不断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投资合作。加快市场化融资步伐,优化企业贷款结构,大幅增加信贷规模。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力争年内覆盖所有行政村。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使金融成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兼并重组、创新合作、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等途径,对全县16户国有企业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情况。按照省、市出台的改革方案,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全县国企改革方案,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六)强化创新引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进创业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的根本举措。要围绕“创新静乐”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为创业创新提供支持。
  激发创业创新热情。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支持公众的创造性,积极引导各行各业发挥创造力,不断创新方法举措,提出新点子、展现新成效。在全社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强化创业创新支撑。完善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个人创业就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借助大学生创业园,发布创业信息,开展交流论坛,举办创业大赛,多种渠道打造创业创新公共平台。通过户籍制度、选人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用好本土人才,引进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工匠型人才,解决好配偶就业、子女就读、住房保障等后顾之忧,吸引更多人才来静乐创业。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针对我县高新技术产品少、经济发展贡献率低的短板,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紧抓文化部、山西大学等单位在我县定点帮扶的机遇,加强校企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扩大发明专利拥有量。认真落实全省“百项重点项目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优化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七)注重统筹协调,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要不断拉大发展框架,提升县城品位,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全面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着力打造宜居县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城市交通、供排水、供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五城联创”,完成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认真制定规划,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提升城市产业集聚、就业吸纳能力。规划启动县城公交客运,不断畅通道路微循环,着力打造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县城。
  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制度安排“五个一体化”。鼓励就近城镇化、梯度城镇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城镇。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大力度推进县乡村道路改建提升,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协调配置。
  大力改善农村面貌。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启动杜家村、神峪沟2个国家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切实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对农村残墙断壁、生活垃圾开展集中整治。特别是今年脱贫村,要严格对照退出标准,列出时间表,绘好路线图,逐项推进落实。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完成搬迁安置616户。抓好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提档升级示范县工作,开展5个村特色建筑风貌整治工作。实施好79个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八)突出生态建设,加快打造太原“后花园”
  绿色生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按照“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设汾河流域自然生态经济区。
  抓好林业重点工程。立足生态扶贫重点县建设,完成三北防护林、天保造林任务6万亩,省道两网绿化4000亩。启动实施“1234”工程,“1”是打造沿汾河生态绿化带;“2”是加快太佳高速、忻保高速出口绿化、美化工程;“3”是完善天柱山、岑山、风神山三山的提质上档和补植补种工程;“4”是实施忻黑线、宁白线、城杜线、太佳高速连接线公路通道绿化。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打造天蓝、水美、花香、人和的生态静乐。
  规范实施生态富民工程。积极配合省林业厅实施的庆鲁沟“两山理论”示范区建设,借鉴经验,不断推广,逐步打造更多的示范工程。扎实推进“购买式”造林,以成立的51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吸收更多的贫困户参与造林。全面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精准落实地块,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大力发展以沙棘、山桃、山杏、白水杏等为主的经济林,实现生态增绿、生产增效、农民增收。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打好气、水、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散煤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集中供热,提高清洁供暖比重,加大城区燃煤炉灶改造力度,解决城区冬季原煤散烧问题。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加快污水处理厂设施提标改造,加大汾河、碾河等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引深“铁腕治污”行动,依法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汾河监测断面和居民用水水质达标。
  (九)高度关注民生,统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
  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第一标准,集中财力发展民生事业,着力解决事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
  抓好教育均衡发展。紧抓“薄改”“均衡”验收机遇,重点做好基础教育“固本”“强腰”“龙头”三大工程。积极推进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和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全面推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优化城乡教育结构,解决“乡村弱、县城挤”的难题;启动静乐一中新校区建设,积极探索与山大附中联合办学,提升初高中办学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引深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文艺、体育等特长生培养,提高职中入学率。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行风整治,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确保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建立老年人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高龄老人、残疾人的生活困难问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积极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加大残疾救助力度。
  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4050”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实施“静乐工匠”职业培训全覆盖计划,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发挥静乐在外裁缝务工人员多的优势,加快万国工坊服装有限公司、久冠服装有限公司建设进度,打造“静乐裁缝”品牌。
  推进健康静乐建设。认真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健康村镇、健康静乐建设。严格卫生监督执法,规范民营医疗秩序。加快新建中医院综合楼建设,力争年内主体完工。不断改善乡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要认真办好省政府安排的“六件民生实事”:一是实施180名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二是对建档立卡的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三是为城乡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四是新建5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五是实施1256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六是免费送戏下乡84场。
  (十)狠抓安全生产,营造安定和谐发展环境
  安全生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患、铁的心肠问责、铁的办法治本,确保全县安全稳定。
  压实安全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企业主责、失职追责”,按照“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深入落实“4438”机制,压实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不断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明晰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
  推进依法治安。全面落实新修订的《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不断充实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强化执法力量,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全覆盖,持续开展安全、环保、应急三项基础体系建设专项行动。进一步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和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引深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大打非治违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严查处。
  维护社会稳定。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调处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深入推进依法治访,妥善解决信访热点和遗留问题。扎实开展“平安静乐”创建活动,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第一准则,让人民满意是我们的第一追求。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牢记宗旨、勤政务实,励精图治、永不懈怠,努力在更高的追求和更高的标准上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要保持政治定力,做到忠诚看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认真落实省、市和县委要求,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牢记宗旨使命,始终以静乐发展大局为重,共同凝聚全县发展智慧,形成发展合力,维护和巩固好全县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要树立法治思维,推进依法行政。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履行政府职责、健全决策机制,时刻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让每一项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主动接受党内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要提升工作标准,提高行政效能。工作标准的高低决定工作质量的好坏。要牢固树立创先争优意识,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最高标准,制定一流的工作标准,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认真落实好“13710”工作制度,对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全部纳入电子督办平台,实行清单化管理。健全重点工作督查机制,明确督查重点,盯紧关键环节,督进度、督成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及时高效完成。
  四要弘扬担当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大力倡导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担当精神,鼓励和保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大“两集中、两到位”落实力度,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查环节,提高窗口办结率。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要坚守清廉本色,强化从严治政。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严格执行党内法规,认真履行好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厉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实行审计全覆盖,着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建设大美静乐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打赢脱贫攻坚是群众期盼的崭新征程。重任在肩,唯有奋勇担当;蓝图绘就,定当加倍努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奋勇争先,以奋进的工作状态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注释:
  ① 一个指引、两手硬:骆惠宁书记7月30日省委常委会会议上提出。“一个指引”是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两手硬”是指,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这一手要硬;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多策破解经济下行压力,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向好,这一手也要硬。
  ② “1661”发展战略:是忻州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对我市在“十三五”发展期间指导思想的概括。“1个统揽”,即以全面脱贫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6大抓手”,即以创新引领、统筹互动、改革开放、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环境优化为抓手;“6大重点”,即全力推进脱贫增收、工业强基、文旅带动、三区联动、五城联创、美丽忻州建设;“1个目标”,即确保到2020年我市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③ “3659”脱贫攻坚策略:是全市制定的脱贫攻坚策略,即“三立”,立志、立业、立状;“六个精准”,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现“五个一批”,即产业开发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政策兜底脱贫一批;“九项工程”即实施产业扶贫、移民搬迁、基础建设、素质提升、龙头企业、生态扶贫、金融扶贫、政策兜底、基础组织建设等脱贫攻坚工程。
  ④ “4433”工作机制:主要是对象识别四步骤,精准管理四清单,帮扶措施三到户,脱贫成效三验收。对象识别四个步骤是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登记造册;精准管理四张清单是指:目标时限清单、脱贫需求清单、帮扶措施清单、落实责任清单;帮扶措施三项到户是指:项目安排精准到户、资金使用精准到户、帮扶措施精准到户;脱贫成效三级验收是指:村级初验、乡级审核、县级审定。
  ⑤ 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⑥ “13710”制度:是楼阳生省长安排部署建立的工作制度。对各项工作部署,实行“13710”电子台账管理。“1”即当天要研究部署;“3”即3天内要向省政府反馈办理情况;“7”即一般性问题原则上7天内要落实解决;“1”即重大问题包括一些复杂问题要在1个月内落实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拿出解决的时间节点和方案;“0”即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
  ⑦ 一村一品一主体:是2017年全省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加快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一主体”建设,到2017年底,每个贫困村都要有特色产业和产品,都有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五有”标准,即村有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贫困户有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户均新增产业收入3000元以上。
  ⑧ “五位一体”金融扶贫:是2017年全省金融扶贫的重点。即:推进“政府+银行+保险+实施主体+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模式,力争产业扶贫贷款和扶贫小额信贷大幅增长。
  ⑨ 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
关闭本页